脑卒中上肢神经电刺激康复治疗系统
所属学院 | 上海交通大学 | 成果形式 | 脑卒中,功能性电刺激,康复训练 | 核心技术 是否有专利 | |
---|---|---|---|---|---|
拟转让金额 | 项目联系人 | 周志鸿 | 联系电话 | 13681984478 | |
应用领域 | 医工交叉 | 成熟度 | 小试 | 职称 | |
邮箱 | chchou#sjtu.edu.cn | 合作方式 | 其他需求 | ||
成果内容及重要指标描述 | |||||
技术详述:基于仿生的人体模型(肌群协同),从正常人身上采集运动信息(肌电信号),转化为人体仿生电刺激信号,透过本系统的可编程多通道神经电刺激系统以非侵入式的方式输入到人体身上,辅助卒中患者的康复运动训练,让患者依照采集正常人的运动模式作为训练的目标,在训练同时可采集运动信号,分析后再调整刺激参数,使患者能够依照正确健康者的正常运动规律进行康复的训练。 技术优势:本团队有多年表面式神经电刺激开发经验,项目负责人蓝宁教授于功能性电刺激与神经运动控制等方面为国际代表性学者,与国际相关团队有许多交流,功能性电刺激与上肢运动训练结合运动意图侦测等技术属于国际领跑地位。 本技术基于国自然面上与交大医工交叉项目的支持,已有多年成熟的临床成果与成熟之工业样机,,并已于瑞金医院进行大规模临床试验;并于今年(19年)3月与美敦力进行商业合作,应邀加入美敦力与临港集团创建之产业孵化园(M LAB),具有国际医疗公司美敦力的相关合作与技术入股与背书优势。 效果指标:1.技术优势:可编程调整的神经电刺激康复系统,可让医生依照患者调整不同的康复策略;系统自动化,大幅降低治疗师进行康复的人力成本,可一位治疗师同时进行多组患者的上肢康复运动训练。 2. 临床优势:于瑞金医院康复科进行大规模临床实验( 登记号: C h i C T R - I P R - 16008566),让卒中患者于住院期间连续五日,每日一小时的上肢康复训练,从结果显示的康复进步成效。 案例描述:.已完成16例脑卒中测试(9例 FES治疗,7例安慰剂对照)。经过5天干预后: ? FES组:9个患者 Fugl-Meyer 评分增加了7.33±5.87分,提高幅度28.13±21.41%; ? 安慰剂组:7个患者 Fugl-Meyer 上肢功能评分增加1.86±2.41分,提高幅度7.38± 16.25%. 结论:FES 治疗组的Fugl-Meyer分数提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t14 = 2.249, p < 0.05)。此外,治疗组患者肌电的协同发放模式也更接近于正常人的发放模式,表明大脑的运动 控制功能有向着正常模式的方向变化的趋势。 应用行业:生物医药
图片1.自动化游戏上肢训 图片2.无线运动信号采集与工业样机练
图片4.瑞金医院一期临床照片图片 图5.康复机器人著名MIT教授N.Hogan教授体验操作本系统 |